承租的厂房是违法建筑,该如何处理?
一、什么是违法建筑
根据《城乡规划法》第四十条的规定,在城市、镇规划区内进行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建设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镇人民政府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因此,违法建筑物是指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规定建设的房屋、未经批准或者未按照批准内容建设的临时建筑和虽经批准但租赁期限超过使用期限的临时建筑等。
二、违法建筑租赁合同的效力如何认定?
根据法律规定,无效的合同自始不存在的法律后果,无效合同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不必履行合同义务,已经履行的,应当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因此,违法建筑租赁合同被认定为无效后,出租人和承租人都要承担合同无效后的法律后果。
那么,法院在认定违法建筑租赁合同无效时,会遵循什么原则呢?一般来说,法院会根据诚实信用原则,充分考虑当事人的过错程度、房屋使用状况、合同主体义务、合同履行情况等因素,在当事人之间合理分配责任,实现各方当事人之间利益的救济与平衡。
具体而言,法院在认定违法建筑租赁合同无效时,通常会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法院通常会审查租赁房屋的产权状态和违法性质。实践中,违法建筑的情形通常较为复杂,有的房屋是出租人自建的,有的是出租人从他人处购买或继承的,有的房屋是整体违法的,有的房屋是部分违法的,有的房屋是在租赁期间加建或改造的,有的房屋是在租赁期间被政府部门认定为违法的。这些不同的情形,对于当事人的过错认定和责任分担都有不同的影响。因此,法院在审理这样的案件时,会根据具体案件的事实,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对租赁房屋的产权状态和违法性质进行准确的判断。
第二,法院会考察当事人对房屋状况的了解程度和审慎义务。出租人作为租赁房屋的管理人或实际控制人,对租赁房屋的实际状况相较承租人而言应更为清楚,因此,出租人有义务向承租人如实告知房屋的违法情况,不得隐瞒或欺诈。而承租人在签订租赁合同前,也应当对租赁房屋的性质、权属、合法性等进行审慎的审核,不得明知房屋违法而承租。法院在认定当事人的过错时,会根据当事人的认知水平、专业背景、合同订立过程、合同内容等因素,综合判断当事人是否尽到了相应的义务。
第三,法院会区分合同无效的不同情形和法律后果。合同无效有全无效和部分无效之分,全部无效是指合同的全部内容都不具有法律效力,部分无效是指合同的部分内容不具有法律效力,但不影响其他内容的效力。在违法建筑租赁合同中,如果出租的房屋整体是违法的,那么租赁合同应当认定为全无效;如果出租的房屋部分是违法的,或者出租的房屋包括合法和违法的两部分,那么租赁合同应当认定为部分无效。全无效和部分无效的合同,其后果的处理也有所不同,全无效的合同,当事人应当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部分无效的合同,当事人可以就有效部分继续履行,也可以根据情况解除合同。
三、合同无效后应如何处理?
在违法建筑租赁合同被认定为无效后,法院在处理合同无效后果时会涉及房屋返还、房屋占有使用费、公共事业费用、保证金、押金、装饰装修损失、设备损失、改扩建损失、搬迁补偿款等诸多事项,且往往本诉与反诉交织,如遗漏个别后果处理可能造成双方利益分配的失衡,故处理这类案件时存在一定难度。
综上所述,违法建筑租赁合同的效力认定和处理原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平衡。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会根据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充分考虑当事人的过错程度、房屋使用状况、合同主体义务、合同履行情况等因素,合理分配当事人的责任,实现各方当事人之间利益的救济与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