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遇到了法律问题,不知道该怎么办

    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该怎么处理?

    在司法实践中,申请执行人与被执行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后,如果被执行人未能按照协议履行义务,申请执行人可以采取相应的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主要有以下两种救济途径:

    一、申请恢复执行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和解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九条,申请执行人可以向法院申请恢复执行原生效法律文书,即恢复执行原判决、裁定或调解书等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

    申请恢复执行的期限:

    申请执行人应在执行和解协议约定的履行期限最后一日起两年内提出申请。人民法院在审查后,如申请执行人的理由成立,将裁定恢复执行。

    但如果执行和解协议已经履行完毕,或尚未到履行期限,法院则会裁定不予恢复执行。

    二、向执行法院提起诉讼

    申请执行人还可以选择就履行执行和解协议向执行法院提起诉讼,以合同纠纷的方式要求对方履行义务。

    诉讼时效:申请执行人应在执行和解协议约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三年内提起诉讼。

    执行法院受理后,可以裁定终结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执行中的查封、扣押、冻结措施将自动转化为诉讼中的财产保全措施。

    三、注意事项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申请执行人只能选择上述两种救济途径之一:一旦申请恢复执行原生效法律文书,就不能再就履行执行和解协议提起诉讼。申请人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慎重选择合适的法律救济途径,以确保自身权益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

    执行和解协议的目的在于通过双方协商,达成对双方均有利的履行安排。但如果被执行人不履行和解协议,申请执行人应当及时采取法律措施,避免权利损害。选择申请恢复执行还是提起诉讼,取决于申请执行人对案件的实际判断和执行策略。在执行过程中,建议申请执行人咨询专业律师,以便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苏ICP备2023026121号
    法律咨询
    法律咨询